捐献造血干细胞
能挽救血液病人的生命
但陌生人之间的匹配概率十分低
捐献也需要勇气和爱心
近日我校06届英语专业校友梁俊杰
迈出了这勇敢的步伐
1月14日一早,梁俊杰坐上了开往杭州的汽车,和以往行色匆匆出差招商不同,此行他将前往浙江省中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。
“我很幸运,这概率太小了,我当然要珍惜这次机会!”临行前,梁俊杰难掩内心的激动,他知道,非血缘关系捐献者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概率很低,仅为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。2012年5月的一次无偿献血中,梁俊杰将自己的血样纳入中华骨髓库,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。他之所以如此珍视这次机会,是因为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被通知配型相合。
2015年,梁俊杰就曾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,告诉他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筛相合,但后来因为高分辨率数据不相符等各方面原因,未能完成捐献。2020年10月,他再次接到配对成功的消息,相比第一次接到电话时的惊讶,这一次他淡定了许多。“您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”,面对电话那头熟悉的问题,他的回答依然坚定:“我愿意!”
梁俊杰清楚地记得,他被告知高配成功的那天是去年12月1日,他刚参加完单位组织的体检,走出医院,电话就打进来了,通知他要做全面身体检查。“我刚体检过,再补几项检查就行。”就像是收到了等候已久的礼物一样,梁俊杰既轻松又高兴。
梁俊杰的妻子得知这一消息后,尽管有些担心,但还是很支持丈夫的决定,千言万语都在一句“希望一切顺利”中。面对年迈的父母,梁俊杰选择把消息“瞒”到最后。“我是独生子,爸妈从小就爱操心我,我也怕他们因为这事唠叨,直到确定了捐献时间才说的。”梁俊杰深知,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,可他的母亲听不进去。正巧,梁俊杰的表妹是血液病学博士,见哥哥束手无策,就主动做起了思想工作,听了“专业人士”的解答,母亲也就放心了。其实,梁俊杰捐献意愿坚定,也和母亲有很大关系。去年,家里遭受了变故,使他对希望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“我是去给素昧平生的血液病患者带去希望的,这很值得!”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有良好的体魄。这些年,哪怕工作再忙,梁俊杰都保持着健身的习惯。确定捐献时间后,他更是有意识地补充营养、规律作息。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十分支持他的决定,为他合理安排休息时间、分担工作。
1月18日,是梁俊杰正式捐献的日子。问及是否知道所要帮助的患者的信息,他笑着摇了摇头:“是男是女、在什么地方,我都不知道。不过,可以从捐献当天的采集量了解到对方是孩子还是成年人。无论对方是谁,我都祝福他能早日摆脱病痛。”
待梁俊杰的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后,他将成为舟山市第14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。
除了校友梁俊杰,在2004年12月20日,我校校友B02中文(1)班刘凌云在浙江省第一医院先后两次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,捐献了120毫升左右的造血干细胞,成为浙江省第一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学生。这些“生命的种子”被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分两次送至江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,移植到一位白血病患者身上。移植取得了成功,2005年1月15日,“生命的种子”开始发芽。刘凌云无私捐献骨髓的事迹受到了岛城和省内各界的密切关注,荣获了“浙江骄傲——2005年浙江省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”称号。
来源:舟山广电 师范学院
值班编辑:陈媛媛 王滢赢
责任编辑:沈家迪